new commer 留言 |
hide
ManminCentralChurch

创世记讲解 | 丈量信心 | 约翰一书讲解

 
banner
on air
News
Manmin News
Manmin News
news
special
testimony
 
万民消息 > 万民焦点
| Manmin News   No. 127 | HIT 13878 | DATE 2011-07-17
 
太初,神以怎样的形式存在?



从无限的既往自有永有的神,太初以怎样的形式存在的呢?我们根据《圣经》查考创世以前的神存在的样式,领悟立定耕作人类之计划的创造主——神的慈爱和旨意。


约翰福音1章1节中所说的“太初”远在创世记1章1节中的“起初”以先。创世记中的“起初”是指神开始创造天地万物的时点,然而,约翰福音中的“太初”则是指创造天地以先、用人的时间概念所无法理解的亘古的一个时点。


“起初神创造天地。”(创世记1章1节)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约翰福音1章1节)

“神就是光……。”(约翰一书1章5节)



从无限的既往自有永有的神,太初到底是以怎样的形式存在的呢?创造天地之前的神,即元本的神是以光里含着声音的形式存在,充满在元本的宇宙中。“元本的宇宙”并不是我们肉眼可见的宇宙,而是创造天地以先,神独居的宇宙。

在这里“光”是指与非真理相对的概念,意味着真理、良善、慈爱,即属灵的光。同时又意味着神元本就是以光的形式存在的。声音就是从元本之光发出来的。如同声音乘风扩散,元本的声音融于元本之光,扩散于整个宇宙,并萦绕整个宇宙。那声音清澈、透亮、甘美、柔和,且又雄壮,足以震动整个宇宙。

这声音就是约翰福音1章1节中提及的“道”。如果说“道”是内容,那么“神”就是为这内容所命的名字。元本之光是以虹光萦绕的美丽耀眼璀璨的光,仿佛流水荡漾。在这个世上与这元本之光最为相似的就是“极光”。“极光”又名“北极光”,是在极地地区的高层大气中显现的发光现象。是从太阳中释放出来的带电粒子与极地高空的大气产生离子化而出现的现象,呈现红、蓝、黄、绿、粉等色彩。仿佛是在天空中挂着色彩艳丽的薄薄的帷子,又宛如水波流淌天际。

元本之光的艳丽和辉煌,是极光所无法比较的。不计其数的众光同时散发出来,又柔和地融合在一起,似水流淌于整个宇宙。

在无限永恒的岁月中独居的神,需要一个彼此相爱,能够一同感受宇宙之一切的对象。自有神性与人性的神,不愿独享一切,而愿意与人分享。于是神立定了耕作人类的计划,预备创世之工。

那么,亘古以前,元本的神为耕作人类所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呢?元本的神在灵界的顶点凝聚成一个光之后,生出与自己一模一样的两个光,并以三个光的形式存在。

从此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神具备灵性的形体,一同商议和筹划耕作人类相关的一切事宜。就像农夫把耕种得来的麦子收在仓里一样,神创造了人,又使人生养众多,遍满地面,从中获得许多模成神形像的真儿女,带入天国,这就是神所立定的计划。

神在进行创造天地大工之前,对一切祂要造的万物的设计图和材料,以及创造的方法早有构思。种类繁多的植物和动物的“设计图”早已怀藏在神的心里。神的道里包含着祂对受造之物的“设计图”。当神把这样的道,以声音的形式发出去的时候,土和水便立刻顺从。不过,唯独人是神亲手捏成的,表明神对人类的特殊的爱。

“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神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像造男造女。”(创世记1章26节-27节)

这里“我们”是指圣父、圣子、圣灵神,从这段经文中我们可以得知创造主神的形像是人的形像的模本。这并非表示人只有的外形像神,也表示人的根本——灵是从神来的,故人的内里也像圣洁的神。

参照《灵魂肉(上、下)》


* 虹光萦绕的元本之光

“我见从他腰以上有仿佛光耀的精金,周围都有火的形状;又见从他腰以下有仿佛火的形状,周围也有光辉。下雨的日子,云中虹的形状怎样,周围光辉的形状也是怎样。这就是耶和华荣耀的形像。我一看见就俯伏在地,又听见一位说话的声音。”(以西结书1章27-28节)

“看那坐着的,好像碧玉和红宝石,又有虹围着宝座,好像绿宝石。”(启示录4章3节)


惊奇!


在召开“2011年全国机关长培训”的江原道洪川郡大明度假村维瓦尔第公园大会堂里,圣徒们用手机拍摄到各种各样的美妙而神秘的光。











back

 
ManminCentralChurch
73, Yeouidaebang-ro 22-gil, Dongjak-gu, Seoul, Korea
- tel 82-2-818-7000 - fax 82-2-851-3846
COPYRIGHT MANMIN CENTRAL CHURCH, ALL RIGHTS RESERVED